本文研究重大主题报道的小切口、深剖面,聚焦举国瞩目的重大事件、大政方针,分析专业垂类媒体在主题报道中的可行性创新举措:内容特色化、对齐颗粒度、深挖记忆点、反向建巧思。以AI与人过招的形式,赋能新闻报道的生产和呈现,为专业媒体如何抢占场域展开思考。
主题报道是新闻记者的压舱石、基本盘,素来是各路媒体的“必争之地”。作为一份专业报,要想撬动主题报道的“别样支点”杀出重围,除了立足全国、深耕本地外,还得巧用专业特色,在做到“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基础上,更需以专业元素之“点”,反映全局之“面”。2024年以来,浙江老年报采编团队在这一领域摸着石头过河,开展了多元尝试。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根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约有百万人名叫“建国”。浙江也有一大群“建国”的人生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名字之中蕴含深沉愿景。他们都经历过哪些精彩故事?纵观各大媒体的历年实践,“寻找建国”并非头一遭,如何寻出新意、访出特色、写出经得起时间和读者检验的好报道?浙江老年报的探索是:“寻找建国”,看似寻人,实则讲述具有中国特色的浙江发展故事,以小人物为历史注脚。
报道想要留下鲜明记忆点,就必须具备独特性和唯一性。策划前期,我们发出关键一问:放眼浙江,目前最年幼的“建国”是谁?以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为起始,目前最年长的“建国”又是谁?这两个问题,尚没有媒体进行解答。
于是,团队联系省公安厅,统计梳理建模浙江“建国”群体大数据,找出了“一老一小”之最:最小“建国”是2022年1月31日出生在温州瑞安的柯建国,他的父亲自欧洲回国后在老家村镇创业,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大厨;最年长“建国”有4位,都出生于1949年10月1日,分别居住在杭州、衢州、丽水三地。联系他们居住地镇街村社初步了解情况后,团队锁定了杭州市西湖区古荡街道的周建国医生,75岁的她至今仍坚守在妇产科一线。如此,“建国”群像就在迎接新生和牙牙学语中形成了人格闭环。实践也证明,“最小”和“最老”建国的确最受关注,传播数据最为突出。
一组群像式的主题报道,采访对象的选取是否得当十分重要。省公安厅大数据画像显示,浙江全省有4万多名“建国”,除了已经明确的“一老一小”之最,还应该采访哪些特色鲜明的“建国”?筛选依据是什么?
头脑风暴中,团队发现这是一道“反向推理”题:当前,浙江人民在哪些领域最有获得感?今后,我省百姓对哪些方面寄予厚望抱有期待?回答了这两问,“建国”群像人选也就一目了然。以此为纲目,结合省公安厅大数据画像,从广泛的社会关系网中选出了下列“建国”——
在建国路上步巡守护平安的姚建国,体现“平安浙江”长治久安的来之不易;在纸上刻出爱国心的非遗匠人方建国,展现了浙江文化大省建设的有序推进;在建国路上做“摆渡人”的公交司机徐建国,彰显我省社会公共服务的日新月异;72岁还率队打比赛的听障女篮主教练崔建国,代表了浙江全民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昼伏夜出守护城市清洁的垃圾清运员杜建国,凸显环境领域新质生产力的跃升;把西湖龙井吆喝到全国的梵村村茶农葛建国,无疑阐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希望通过严选“建国”群像报道,弘扬人们对讲好“浙江故事”的深厚自信、共享美好生活的殷切希望。
“你好,建国”系列融媒报道从策划到落地历经半年时间,在发稿流程上打破常规,精心设计:根据“建国”们的工作生活活跃时段,于2024年9月26日凌晨至深夜,每隔约2小时在潮新闻客户端依次推送,以24小时内的高频融媒报道浓缩呈现普通人经年累月不懈奋斗的每时每刻,体现出个体努力推动社会进步的点点滴滴。
纵观“你好,建国”大型征集活动,发现“寻访建国”的本质是提炼梳理百姓的家国愿景。在前期寻访阶段,200多位读者、20余家单位和机构通过来电、来函、邮箱投稿、潮新闻潮客话题专区投稿的方式进行推荐、自荐“建国”故事。系列稿件在潮新闻要闻及推荐频道显示较长时段,推送后迅速被学习强国、腾讯新闻、网易新闻、钱江晚报等多家主流媒体及平台转载,每条稿件的端内阅读量均在24小时内破万,全网传播量数百万,来自北京、上海、广东、福建、湖南等多地网友深情留言,获得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2024年,奥运是一大热词,意味着高流量、高关注度和高美誉度。作为最高级别的综合性国际赛事,奥运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心。然而,浙江老年报在奥运赛事采访领域不具备任何优势,赛场进不去、选手采不到……扪心自问:除了拾人牙慧被动转载摘编,还能从什么角度、在哪些领域主动出击?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耕读传家”,对教育的重视可谓深入骨髓。“奥运冠军家庭如何培养孩子”是人们普遍关心的话题。在双职工父母工作忙、隔辈养育成常态的大环境下,这个叩问自然而然指向冠军们的祖辈。
祖孙情感、代际关系一直是老年报擅长的选题,一番集思广益后,团队决定开展深入调研,以“奥运冠军祖孙情”为切入点,寻访浙江籍奥运冠军潘展乐、黄雨婷华体会官方APP下载安装、王澜静、徐嘉余、郑思维、黄雅琼的祖辈,让这些老人从幕后来到镜头前成为主角,生动展现他们在冠军成长过程中付出的点滴心血,因为荣誉的勋章上同样有祖辈的一份功劳。
主题报道要与读者共鸣,首先要共情。奥运冠军这份金字塔尖的荣誉,离大众读者十分遥远;但是冠军长辈们舐犊情深倾力付出的模样,却能直抵人心,因为那是全天下家长共同的姿态。我们通过各地市宣传部门、体育部门和融媒体中心,千方百计找到冠军们的祖辈,以真诚真挚的沟通,获得了上门专访的难得机会,用心倾听、全力搜寻,从角角落落中挖掘共情点。
功夫不负有心人,团队找到了一块“奶奶金牌”,那是郑思维憾失上一届东京奥运会冠军后,奶奶陈兰妹跑去金店花5万元积蓄为他打造的,这份关爱深深震撼了郑思维,也一路鼓舞着他在巴黎奥运会上全力拼下金牌;我们还找到了一辆破旧电瓶车,那是艺术体操冠军王澜静的外婆周素英当年用来接送孩子学体操的交通工具,她还曾用鲫鱼汤拌着荷花糕喂养襁褓中的外孙女,而荷花糕是杭州小伢儿童年时的“国民糕点”,令人分外亲切;我们更找到了一组七言绝句:“少年曾许凌云志,披荆斩浪心无私,誓作天下第一流,胸怀广阔逆转时”,这是潘展乐外公在外孙夺冠之时的贺诗,正是这位远瞩的老人作出了让孩子学游泳的“英明决策”。
如此,浙江籍冠军祖辈的画像已跃然纸上:有慈心、有实力、有远观,更有当下的坚持。正是有了他们不遗余力的全情托举,浙江年轻人得以全力冲刺,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中国健儿风采,“奥运冠军祖孙情”系列报道彰显了一代代浙江人接续奋斗的热血岁月。
报道推出后迅速被学习强国浙江学习平台、浙江日报、钱江晚报等多家主流媒体平台转载,我们将报纸寄给每位浙籍冠军的祖辈,也想方设法将版面高清PDF送到他们手中。想不到的是,这期报道还有“返场彩蛋”:郑思维载誉而归,看到了《浙江老年报》上以整版篇幅报道的“奶奶金牌”,又开心又激动,不仅在自己的抖音号里专门发视频展示并朗读文章内容,更在头版上签字,表示要和奶奶一起珍藏这份具有纪念意义的报纸。对于这样一位奥运冠军,从中央到省级乃至温州地市的各级媒体,都会对郑思维进行报道,但他独独展示了《浙江老年报》,这是对报道的高度认可。
这组奥运主题报道的“长尾效应”让团队认识到,接地气、见真情的新闻稿件,绝不会成为时间的碎片。虽然没有采访到奥运冠军,但报道却走进了冠军的内心,成为“一刻永流传”的长久记忆,这就是新闻工作中关乎隽永的价值,鼓舞老年报每一位记者继续勤练“四力”,用真心实意写好每一段字里行间。
过去这一年,我国高度重视涉老工作,先后发布《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银发经济成为年度热词,也是浙江老年报聚焦主责主业的重点主题报道内容。
关于老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作为新闻工作者,需要全维度动态审视人的生命中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避免仅仅聚焦老年人某一或某几个领域需求来解决具体问题,要防范将“老年人问题”狭隘降维成“养老问题”,又退而求其次降维成“养老服务问题”。
新闻报道要从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和经济社会结构变动的关系,统筹看待老龄化现象。浙江老年报策划发起《银发短剧为什么这样火》系列报道,盘点国内各类奇葩银发短剧,采访行业内顶流女演员、导演、制片、编剧,剖析银发短剧变现的底层逻辑和未来趋势。
“老龄友好”如何撬动“全龄友好”?报道以现象级爆剧《闪婚老伴是豪门》的女一号扮演者为例,其抖音账号5天涨了10万粉丝,她感慨“演了10年电影电视,才第一次被看见”。我们观察到,银发剧让四五十岁的演员升咖位拿主角,解决了腰尾部演员的生存难题,缓解了部分演员的年龄容貌焦虑。因此,银发经济蓬勃发展的社会,必然是一个所有年龄段的人都能积极参与并被尊重的社会,也是一个能够尽可能帮助每个群体保持健康活力,并为那些需要照护和帮助的长者提供适当支持的社会。
“万物皆可AI”,银发经济概莫能外。浙江老年报从50岁以上人群的寻常生活入手,推出“AI银发经济新赛道”系列报道,推出《AI把脉VS老中医问诊,哪家强?》《AI“耳朵”,银发经济新赛道?》《AI修复“记忆”,想说爱你不容易》等融媒稿件,通过AI与人过招,以时间、费用、效果三大维度指标作对比,深度展现AI进入传统中医行业、有声内容行业、老照片视频修复领域后带来的颠覆性成果,同时也客观体现人作为生产力核心的不可替代性,揭示“人机融合”将是技术赋能银发经济的关键举措。
通过带有实验性质的银发经济系列主题报道,发现必须“跳出老年谈老年”,突破老龄问题只与老人相关的刻板印象,要在全生命周期和代际公平理念下,统筹各方政策,让老年人和其他社会成员共享社会发展成果。而这正与浙江老年报的聚焦不谋而合:关心50岁以上人群以及所有关注50岁以上的群体,为一个更全龄友好的社会贡献新闻力量。